搜索
【金融知识普及】遇到“固收+”回撤,我们该如何面对?
投教小课堂来源:发布时间:2022-09-23

2022年以来,市场持续震荡,各种权益类基金波动加剧,让投资者倍感焦虑。在极端行情面前,连向来以稳健著称的“固收+”类基金,也因受到短期市场扰动因素的影响,出现了阶段性的净值下跌。


其实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恐慌, “固收+”在股债市场均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,不确定性自然也会有所上升。重要的是如何快速找到下跌的原因,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,提升投资体验。

因何出现“固收-”现象?


解决问题之前,我们首先需要了解“固收+”的构成。“固收+”是一个概念,一种策略,而并非具体产品。一般来说,“固收+”基金在运作的过程中,会以信用评级较高的债券为底仓,追求相对确定的基础票息收益;同时将一部分仓位投向股票、可转债或打新股等权益类资产,提升收益弹性,力求在控制波动和回撤的前提下争取超额收益。

从概念角度入手,我们一起来梳理下“固收-”现象的原因:


第一,“固收+”基金既投资债券,也投资股票,因此,股债两市的表现均会影响到基金的净值表现。据wind数据,今年1季度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,1季度末1年期和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为2.28%和3.04%,较去年4季度末的2.32%和3.08%略有下行。此外,加上这段时间A股市场的波动,股票和可转债均出现明显的调整。


第二,2022年出现的“黑天鹅”事件较多,诸如地缘政治战争、疫情反复,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有所增强,A股市场受到了较大冲击,主要指数、板块呈现整体下跌的态势,由于大部分“固收+”产品大多配置的是沪深300与中证500的成分股,有些基金经理还会配置很多赛道类型的股票,在下跌面前,债券市场的收益难以覆盖权益市场的损失,这就造成了部分“固收+”产品出现“固收-”情况。


第三,除了市场环境的影响外,产品管理方面的变动也会导致“固收+”净值波动,如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发生变化等等。


因此,出现“固收-”现象也就不奇怪了。

面对“固收-”我们应该怎么做?


尽管“固收+”策略能攻善守,长期稳健,但偶尔出现回撤也是正常现象。回顾历史上“固收+”的长期表现,可以发现,即使是行情不好的年份,“固收+”产品大多也能获得较稳健的回报。以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指数及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,据Wind数据,二者近十年的年度收益均为正,“固收+”类产品获取的收益还是相对稳健的。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收益在一些年份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挫,尤以2018年下幅的最深,下跌了24.59%;其它投资单一类别资产的基金指数,诸如偏股基金指数,同期在2018年出现20%以上的回调,2016年的回调也在10%以上。


数据来源:wind,数据统计区间:2012.1.1-2021.12.31


由此可见,持有“固收+”类产品的投资者更应该坚持长期投资的信念。具体怎么坚持,不妨往下看~


首先,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,明白任何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。“固收+”基金虽然以收益稳健著称,但并不代表能够毫无亏损,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这种短期内的波动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“固收+”产品的回报或稍高于固收类产品,但相应的风险也会较高。


其次,要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有比较清晰的认知,不同背景的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也截然不同。此外,基金经理是否具备优秀的资产配置能力也很关键,成功的资产配置不仅能为组合贡献收益率,还能有效控制回撤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金能否在极端行情下持续获取稳健回报,进而影响到能否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体验。


最后,投资前,应该充分了解基金的资产配置结构,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,选择适合自己的“固收+”产品。



《风险提示》

基金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、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,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,也不保证最低收益,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,审慎决定是否参与基金交易及相关业务。在做出投资决策后,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,由投资人自行负担。投资者认购(或申购)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、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。投资者应远离非法证券活动,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规的规定,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。